■最近一周,北半球各國持續“高燒”不斷
■未來幾天,我省仍然將維持大范圍高溫
■專家建議,各部門應加大“熱浪”防御力度
最近一周以來,我國南北方均遭遇高溫熱浪襲擊:華北、黃淮、江南南部、華南地區持續炎熱,中暑發燒市民大幅增多。
而在世界北半球范圍內,多個國家“高燒”不斷。美國、法國、沙特阿拉伯和印度等在今年入夏以來也先后遭遇高溫熱浪的襲擊;俄羅斯中部高溫引發森林大火,且有數百人因消暑游泳溺死;印度西北部已熱死300人;一些海灣國家溫度高達50℃……
■權威釋疑
此次連續高溫屬正常
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分析說,6月以來的高溫天氣呈現出高溫強度強、高溫日數多、高溫過程持續時間長等特點。
楊貴名表示,此次高溫雖然不多見,但屬于正常范圍內的波動。出行時,不少市民都感覺到地面溫度較高,超過了天氣預報的溫度,甚至有“燙腳”的感覺。楊貴名表示,這是因為天氣預報中的溫度是據地面1.5米的溫度,地面材質(如柏油路面)等因素影響,地面溫度比天氣預報中的溫度高出10—20℃是正常情況。
■事故預警
北京一公交車自燃
北京市一公交車6日早高峰期間發生自燃,司機和售票員發現險情后及時疏散車上的乘客,未發生人員傷亡。經過消防隊員撲救,大火被撲滅,但公交車被燒得僅剩下車架。
事故原因初步分析是由于天氣高溫致使發動機艙內溫度過高,造成油管接口膨脹滲油,使得高溫處局部出現火情,雖然發動機艙內自動干粉滅火器啟動,但仍造成了車輛失火事故。
■專家提醒
高溫下工作中暑算工傷
我國北方高溫天氣已持續數天,中央氣象臺發布的高溫橙色預警。針對一年中這一最熱時段,勞動保障部門提醒,高溫下工作中暑算工傷,中暑治療期間用人單位須支付工資及補貼。
勞動保障專家介紹,按照我國相關法律、法規,高溫下工作中暑算工傷。一線職工在高溫環境下工作,一旦中暑,職工或者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用人單位報告;用人單位須在24小時內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報告并提出工傷認定申請。認定為工傷后,中暑職工即可按照相關法規享受工傷待遇。已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,醫療費用將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。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,醫療費用應該由企業承擔。
勞動保障專家提醒,如出現企業拒不支付中暑治療費用、工資等情況,職工可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。
北京“高溫津貼”翻倍
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6日表示,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的增多,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工作更艱辛,勞動強度更大。北京市人保部門考慮到工資水平和物價等因素,決定上調勞動者高溫津貼標準。
據介紹,北京市室外露天作業人員高溫津貼標準,由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;在33攝氏度(含33攝氏度)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的人員高溫津貼標準,由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。調整后的新標準從2010年7月份開始執行。
|